这是一个高中去美国做交换生的厦门女生的独白,虽然讲述只有短短一年不到的历程,但读起来却颇有点惊心动魄。选择低龄留学有个非常大的风险就是,孩子应付人情世故的能力还并不成熟,在面对复杂事件或性格复杂的人时,比较容易像文中女生一样受伤害却无处申诉。文中描述的寄宿家庭虽然只不过个例,但这一个例中还是体现出不少中美文化及不同个性发生冲突时的真实反应。假如送孩子出国,假如选择的还是走读学校,那样爸爸妈妈要在前期教会孩子多少?这篇文章也给留学热带去不同的考虑。
在美国那十个月的心酸,从来没跟人完整的说过,其他人问起美国如何,也是草草回答还好的。近期有关留学的推荐愈加多,讲了不少和同龄人融入的问题,那就添加一段一个和同龄人融入没问题,却在其他方面处处难过的人都故事好了。
关于留学年龄,孩子越小就越辛苦,但也是一种历练,还是应该问问孩子想不想。印象深刻一个朋友的孩子,坐在旁边笑说,自己有手有脚又有嘴,如何会有问题。
看他坚定自信的眼神,我也想起了十六岁的自己。吵着闹着不愿留在厦门,8月份拖着两个大大的行李箱飞过半个地球来到美国。踏上O’hare的那刻内心有无数的展望,想在这片新的土地上一展宏图和梦想。那份心潮澎湃是每一个初来乍到的留学生都会领会的。
但没想到的是,十六转十七这一年,过得像一个世纪一样漫长,自己瞬间就老了十岁。
1、错觉
参加的是高中交换生项目,寄宿在芝加哥旁边一个小镇上一户美国local家,主人叫作Regina,单亲母亲,在当地的小学交文学和音乐,体型非常典型的五十岁美国女性。领养了一个中国小姑娘,Anna,十二岁,在伊利诺依夏季充足的大太阳的照射下皮肤黝黑,又有十多大岁数小姑娘典型的干瘦。
踏进家门,看到井井有条的家,对Regina相当的敬佩,感觉一个单身女性可以做到领养一个孩子,并志愿同意一个中国交换生一年是一件崇高的事。特别结合她的职业看来,感觉过往在电视上看到的关于美国人的描述是没错的——他们虽然胖了点,但都有着较高的道德水准。
开学前的两周后相处得很愉快,她们对我相当的客气,也相当的尊重我的想法。和Anna时常去湖里游泳,全家一块玩Scrabble,一块办party邀请附近的邻居来,我弹琴,Anna唱歌。中介打来电话询问,大家都给了他们最好的评价。父母听到了也非常高兴,为了我在美国住在了这么好的一户人家而开心。
开学一周后,才发现其他人说美国高中生轻松云云的话,是部分骗人的。六门课中选了四门的AP课程,外加一门试探性的旁听课,天文。为了多一点学分,早上加了零小时课程,就是在正常上课前比其他人早到一个多小时多上一门课,为此校车天天六点整停在家门口。加上要筹备SAT和ACT,天天下午三点放学后跑完社团回到家五点多,就需要马不停蹄地在书桌前一项接一项地做。
AP作业写完写Mathlete或者J.E.T.S或者Scholastic Bowl的复习资料,写完开始看AP世界历史纠结的几十页阅读,看完开始背SAT单词做模考,模考完开始练ACTScience的速度,再之后为了竞选社长,还可能要赶一两个社团的企划什么。大概忙完已然深夜一两点。拉开被子一合眼就睡着,早晨五点起床洗个澡就一蹦一跳地去赶校车。
忙是忙,却也感觉充实,毕竟有种为我们的梦想努力的稚嫩奋斗感,却忽略了一件愈加明显的事,Regina和Anna好像愈加不开心。
于是有一天,辅导员打电话来同我说,你的寄宿家庭觉得,你太专注于学习,分给她们的时间太少,她们感觉伤心。我想了一会,感觉是有道理的,于是答应会处置。之后便同Regina交流道歉。她说,没事,中介之前有跟我说过中国独生子女的通病。
听到她说中国的独生子女,我愣了半秒,感觉这个词过分的stereotype。中介张口闭口也是“你们来自中国的独生子女”,中介自己本身是华人,她说她以往接触过的中国交流生也不少都是如此,只顾自己,不考虑其他人的感受,不做家务,也不融入进美国。
我感到委屈,据理力争,但毕竟生活在其他人家,给你吃给你住,你却不理人家,人家当然会有想法。之后的生活就愈加辛苦,天天除去之前要坚持的那些学业负担,还要做家务,辅导Anna学业,和家人聊天。在美国做家务其实并非非常累的事,把碗冲下装刷碗机里,衣服分下颜色放洗衣机再放烘干机,滚一滚完把碗拿出来摞一摞,衣服拿出来折一折就好了。
2、家务
是的,我纯真无邪的以为这个就是根本问题所在,我努力改了就会好的。之后在一个月,中介在月底的例行电话中忽然跟我说,你知不知道,Regina给了C,这是最差的评价。我惊讶地问中介是否弄错了,也告诉她我有在改呀,有做家务,有spend quality time with them,也有和Anna玩。
中介说,Regina说,1、你生活不规律,天天非常迟睡;2、你并没真的跟达到交流的目的,她们期望你能多跟她们介绍中国。
我非常为自己非常委屈,便开始滔滔不绝地辩解:“天呐,我今年高中三年级,需要为自己上大学和高考考试想,作业那样多,我有哪些方法,周围的同学想要进TOP 1% 也都是这么的辛苦的。而且我整天尝试地教Anna中文,她却对我们的文化感到鄙视,每天问我中国人为何这么无耻地做假,又感觉中文无聊,中国的故事没意思,我有哪些方法?”
中介冷冷地回说